第九十二章 地花鼓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漉湖岸边的向日葵!
初二,过了年的人们,开始活动起来。到处都是敲锣打鼓嘭嘭响。有一个花鼓队的锣鼓打得离老大家越来越近了。
“只怕是打地花鼓的来了。”外婆说。
“我去看看。”老小说。
老大也连忙起身,来到阶基上,向星保爹他们那头望去,只见他们家里鞭炮啪啪地响。
“地花鼓到了建满他们家来了。”老大说。
老大连忙把堂屋腾出来,拿出两包二五鞭子,摆在窗台上,手里拿着他为爷爷滚的半根土纸烟,准备迎接地花鼓来家表演。
一会儿,唢呐吹着庆新春的乡调,一路来到了老大的家。他连忙放了一挂二五鞭表示欢迎。花鼓队一行共是九人。主要由一个收红包的领队和乐队以及演员组成。乐队的人员是:一个打鼓的、一个打大锣的、两个打钹的、一个打小锣的、一个吹唢呐的。两个演员是一男一女,男的叫山花子;女的叫妹子。山花子拿着一把折扇,妹子拿着一条小花手巾。其他的人都是跟着看热闹的。大部分是妇女和孩子。
锣鼓一响,唢呐一吹,山花妹子便开始边舞边唱:
十二月望郎
正月里望我的郎来,郎未来。
情郎哥去了大半年,没见奴的面;
情郎我的哥哥哟,
不知哪一天,站在奴面前。
二月里望我的郎来,花儿开。
情郎哥一去不再来,恐有女裙衩;
情郎我的哥哥哟,
不要女裙衩,莫把奴丢开。
三月里望我的郎来,是清明。
情郎哥与小妹说私情,话儿说得明;
情郎我的哥哥哟
话儿说得明,清水点得灯。
四月里望我的郎来,是夏节。
立夏说了知心话,话儿记得牢;
情郎我的哥哥哟,
话儿说得好,小妹喜不了。
五月里望我的郎来,是端阳。
包了粽子撒红糖,情哥你来尝;
情郎我的哥哥哟,
粽子撒红糖,情哥你来尝。
六月里望我的郎来,热难当。
花缎鞋做了两三双,花朵绣两旁;
情郎我的哥哥哟,
缎鞋两三双,情哥穿不上。
七月里望我的郎来,七月七,
情郎哥不回我着急,日夜奴心切。
情郎我的哥哥哟,
茶也不想沾,饭也不想吃。
八月里望我的郎来,是中秋。
别人夫妻在赏月,团团又圆圆;
情郎我的哥哥哟,
恨不与情郎,相会在今夜。
九月里望我的郎来,九月九。
郎在异乡总是客,牵我心头肉。
情郎我的哥哥哟,
妹的心头肉,怎么舍得丢。
十月里望我的郎呀,郎不来,
门前搭起望郎台,望郎哪方来。
情郎我的哥哥哟,
妹在台上坐,望郎入胸怀。
冬月里望我的郎来,落大雪。
花布铺盖摺二摺,铺盖摺二摺;
情郎我的哥哥哟,
摺个万字格,盼郎回家歇。
腊月里望我的郎来,腊月腊。
家家那个户户哟,把灯笼挂。
大红灯笼照到我的郎哟,
照到我的郎,终于回家乡。
山花子打扮得非常丑,妹子打扮得非常乖。老大觉得这种打扮就不相称。妹子一边唱一边用小手巾故意表示对山花子的讨嫌;山花子大部分时间是跪步绕着妹子转圈,
不停地用折扇扇着,不停地向妹子献殷勤,以示讨好。
其实他们的表演与内容是恰恰相反。这个《十二月望郎》的主要内容是男人在外面不归,妻子在家苦苦地等候望郎归来。这是女人对男人的委曲求全的爱。可他们表演的是男人在讨好女人。这就说明这些表演者对内容不理解。只知道用一套动作来表演所有的内容。
地花鼓表演的大多是乡村男女的情和爱。乡村人在繁重的劳作之余,在一年难得的这个节日里,用这样一种自娱自乐的形式,来表达和展现自己的酸甜苦辣的情和爱的生活,以此来放松劳累的身躯,迎接新年更加辛苦的劳动。这是乡村不可缺少的一种娱乐形式。这种一男一女表演的委曲求全的变态的乡土情和爱,就叫地花鼓。书上叫下里巴人。老大对这个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人家来庆新春,出于礼节,应该欢迎,但他从不追踪。
当妈妈给了一个红包给领队时,唢呐在使劲地吹奏,山花子也跳得越起劲,妹子也似乎更加娇媚可爱。老大不失时机的放着鞭炮,将地花鼓推向一个又一个**。最后,他们一行高高兴兴的敲锣打鼓地走了。
听懂了地花鼓唱词真正含义的人们,她的内心应该是不平静的。这种不正常的情爱生活令观赏者多么的辛酸和哭笑不得。可是大部分人都是看着山花子的丑态发出一阵阵欢笑。一部分男人追着看的就是看那个妹子乖不乖。至于唱的什么内容并不很关心。而老大主要是听他们演唱的什么内容。然后,再看他们的表演是否和内容相符合。每当老大看到他们的表演与内容大相径庭时,他不免发出一些感概:
“这种表演,简直是乱弹琴。”
于是,惹了许多人的非议:
“只有他罗,这么好看的地花鼓,他说些那样的话。”
“大家都说好看,只有他说不好。”
“只有他是例外一条筋。”
“这个人就是怪模怪样。”
“他晓得看个屁。”
......
老大反而变成了不晓得看个屁的人。那些不晓得看个屁的人反而成了晓得看个屁的人。哎,真是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
人都是生活在人群中,你的言行,如果不被你所生活的人群的大多数所认可,你即是一个天才,也会沦落成一个不晓得看个屁的人。最多也只能算个怪模怪样的人。难怪有个哲人说过:
“不能改造客观世界,便当尊重客观世界。”
确实如此。只有跟着那伙看地花鼓的人,人云亦云。也跟着他们说,这个牛头不对马嘴的地花鼓演得真好、真生动、真精彩,甚至还发挥一点,那个山花子真逗,那个妹子真乖等等。那你就是他们那一伙的人,他们认为你是个很不错的人。甚至会伸出大拇指夸赞:
“你说的真是丝毫不差。”
“你和我说的很像。”
“你真了不起!”
“你最会看戏啦。”
对不起。天生的性,老大永远做不了这样的人。
至此,老大深深地认识到:一个看清了真相的人,在一群凡夫俗子中生活是多么的尴尬。后来又想:难怪伟人的好多观点有那么多人反对。是因为伟人对人类社会看得太清楚了,而有些人没有认识到,所以反对。
正月间,小孩子就是穿新衣,吃零食,放鞭炮,走人家这样一些事情。只要不把新衣搞坏了、压岁钱弄丢了,就不会有什么麻烦。一不要做家务事,二不要看书写字。当然,你如果自觉的看书,那也会得到表扬的。
老大已经在心里发过誓,一定要努力奋斗,让妈妈享福。他在想,究竟怎样才能让妈妈享福呢?他想:首先是他们这五兄弟姐妹都要从荷花园冲出去。妈妈的后半生才会快乐幸福。怎样才能冲出去呢?他们公社一些过上了好日子的老人大多都是这样的。儿子参军提干后,找一个有工作的姑娘结婚,或者找个农村姑娘随军。再把妈妈接出来享福。他们两兄弟都去参军,大队会送他们去吗?肯定最多送一个去。甚至,一个都不知道送不送。所以,参军的事是靠不稳的。只有读书,才是冲出乡关的唯一出路。只有像向日葵一样天天朝着太阳转,才有可能结出葵花籽。
“书中自有黄金屋。”爷爷经常说。
有个“黄金屋”那不就过上好日子了。可是,什么书里有黄金屋呢?不管怎样,家里有什么书就先读吧。反正现在也没有其他事做。老大于是在做完一些轻微的家务后,就认真地看书。家里即是来了客人,他也躲在房里不出来。
有一天,老大问:
“爷爷,您知道啵?什么书里有黄金屋?您告诉我咯,我就专门看那些书。”
“嘿嘿,吾若知之,吾亦看也。世人知之,皆看也。”爷爷说。
“那不是骗人的吗?”老大说。
“非也。读书破万卷,自有黄金屋。”
“那么多啊?”
“孔明卧于茅庐之中,刘备三顾而求之。是孔明藏万卷书于胸中也。润芝胸中如没有万卷经书,焉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
看来,想通过读书冲出荷花园,那还不是读几本书就能解决问题的。
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舒服的日子最易过。
一下便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元宵节在老大心中的含义就是:这天是正月间最后一个玩的日子。过了十五,小孩子就不能再玩了,要收心开始读书了。大人也要开始做正事了。农村里的人都要准备出工了。其实,初二就有人搞开门红了。
吃了早饭以后,妈妈说:
“三十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们家的堂屋里蓄了两条龙。全身通红的,冠子很长。靠着堂屋两边的墙,一边蓄一条,特别好看。”
“那肯定会来耍龙灯的。”老大说。
“那又要准备放鞭子,拿包封了。”老小说。
“好梦啊,好梦。”爷爷说。
“么子好梦啊?”大妹妹问爷爷。
“此乃天机,不可泄露。”爷爷摇头晃脑捋着胡须说。
“到底是么子好梦?我最喜欢听圆梦哒。”大妹又问大哥。
“此乃天机,不可泄露。”老大也学着爷爷的腔调摇头晃脑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