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闹元宵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漉湖岸边的向日葵!
“十五夜里的灯。你去准备几个灯笼,晚上点亮闹元宵啦。”妈妈看着老大说。
“好咯。”老大回答。
老大于是拿着一根小碗口粗两尺多长的木头跑到满叔家去,请满叔帮他破篾,织八个灯笼罩子。老大借了他们家的大锯子,在他们家的长矮凳上把他带来的那根木头锯下了八个木粑粑。并在每一个木粑粑上成一线钻了三个孔。满叔在他自己后山里砍了几根小竹子,把小竹子破成篾后,他便开始一边织灯笼罩子一边说话:
“我讲个故事给你听,你听吗?”满叔说。
“要得咯。”
“一个年轻嫂子,请了一个年轻的圆木师傅做一个麻桶。本来做一个麻桶,一天做好可以散早工。可是,这个年轻圆木师傅,老是走神,老是偷偷地去看这个年轻嫂子。三气功夫可以做好的,他做了一天。做到最后收工时,麻桶要箍两个箍。他和年轻嫂子搭话。说:
‘乖嫂子哎,你的这个麻桶是箍花箍子还是箍柳箍子呢?’
‘当然是箍花箍啦。花箍好看些啦。’
于是,圆木师傅开始打花箍。可左一打,不是;右一打,也不是。左打右打都不是。师傅慌了神。心想,平时打得好好的,今天为什么就打不出了呢?花箍打不出,那不在乖嫂子面前就丢了面子哒。他急得满头大汗。突然,急中生智。圆木师傅唱到:
‘织个花箍子叽哦,花又花;
织个柳箍子叽呦,好哒她。’
乖嫂子一听,马上接着说:‘我要柳箍子。’
师傅一听,正中下怀。于是马上跟她打了两个柳箍子,把麻桶箍好,立即回家了。”
“这个故事,没有什么味?”老大说。
“何里冒得味呢?”满叔说。
“有么子味咯?”
“就是讲,一个人做事要专心。不能看见乖妹几就走神,那样,就会出差错。”
“我觉得,这个师傅是花箍不会编,就使鬼点子编一个柳箍子骗人。手艺不精,以次弄人。”
“他是心不在焉。”
“心不在焉,会做的事也不会做了么?”
“那当然啊?读书尤其是这样。”
“打个箍也要专心。”
“随做么子,都要专心。”
“哦。”
说着说着,灯笼罩子都织好了。老大如是拿了两根细麻绳子,一根穿着木粑粑,一根穿着灯笼罩子,一手提一样,提着往回跑。
老大他已经看见耍龙灯的快要到他家了。刚到家,他连忙把做灯笼的材料收好。马上拿出鞭炮来,又把爷爷手里的半根烟接过来,站在阶基上。
这时,那个耍龙灯的总指挥拿着一把朱叉往他们堂屋里一跳说:
“恭喜老板屋里发财发财发大财!”
“谢谢!”妈妈于是马上给了一个包封。
老大于是马上点燃了一挂千子鞭。
那个耍朱叉的用朱叉往他们家堂屋里一指,那个舞龙头的一飞就进来了,这条龙共有九人耍;接着第二条龙又跟着第一条龙进来了,也是九把子龙。外边的紧锣密鼓在热闹的敲打着。耍朱叉的带着两条龙合着地坪里锣鼓的节奏在他们家每一间房里细步穿梭,将朱叉上的玲子舞得有节奏地响。朱叉指到哪里,龙就舞到哪里。这时,什么都听不见,舞龙者全凭朱叉的指引而舞动着。每间房穿了一遍后,然后在堂屋里汇合转圈,再一起舞到地坪里,开始耍套子。
首先耍的是“双龙闹海”。
就是两条龙平行舞动,犹如两股波涛,汹涌奔来。老大不断地放鞭炮,舞龙灯的后生子听到喜悦的鞭炮声,越舞越来劲。舞龙灯的人都知道,主人家的鞭炮放得越长越响,那就是对他们的喝彩,他们就要使劲舞龙。
紧接着舞的就是“二龙戏珠”。不论表演哪种花样动作,表演者都是用碎步起跑。耍龙头的不仅要有劲而且要肯卖力气。他是全龙之首,他的每一个动作都要顾及到后面的舞龙者。耍龙身的人主要是紧跟龙头,不能脱节;耍龙尾的就是要非常灵活。要随着龙身完美地摆动。要是耍龙头的动作稍微大一点,耍龙尾的动作就要大幅度地随之摆动。有时一摆就是五六尺远。整条龙就是表演蛟龙的动作,就是两条巨龙追着红色的宝珠飞腾跳跃,忽而高耸,似飞冲云端;忽而低下,象入海破浪。蜿蜒腾挪,煞是好看。舞到惊心动魄处,老大把两挂鞭炮同时放响。锣鼓声、鞭炮声、朱叉声,响成一片,热闹非常。最后,两条蛟龙完美的和宝珠围绕在一起,完成了全部耍龙的动作。妈妈又给了一个包封,老大又放了一卦鞭炮,欢送他们出发。
舞龙灯的走后,老大就请爷爷用八张裁好的红纸写上:
“国泰民安;年丰人寿。”
一张纸上写一个字。写好后,就将红纸贴在灯笼罩上。再用一根铁丝把木粑粑灯座和灯笼篾罩穿起来,这就是自制的简易灯笼。木粑粑中间那个孔就插一根蜡烛。按照字的顺序,在堂屋前阶基两边的晒衣竹篙上把灯笼吊好。到了晚上就点灯。
吃了晚饭后,老大把每一间房里都点上一盏煤油灯。堂屋里点了一盏美孚灯。灶屋里点了一根蜡烛,连厕所和猪栏里也各点了一根蜡烛。最后,老大和老小把外边阶基上的八个灯笼也一起点亮。远远地望去,就像八盏红灯。在荷花园就算老大家点的灯最多了。
爷爷看着这“国泰民安,年丰人寿”八个红灯笼,口中念念有词,好像在赋诗。过了一会儿,他老人家提笔在红纸上写下:
七律.咏元宵
好景描来作画扉,元宵佳节咏春晖。
庭前龙舞灯如跃,天上月圆仙欲归。
国泰民安华夏美,年丰人寿鳜鱼肥。
儿孙长在花园里,一举乘风向上飞。
爷爷写完后,走到了地坪里。两只手背在后面,来回踱步。老大和弟妹们一齐围上去观看。弟妹们都在说爷爷的毛笔字写得真好看。老大看后,在心里生出许多的感概:
爷爷写得一笔如此好的赵体字,一肚子烂熟的四书五经,却在农村和农民一样起早摸黑地劳动着。-真是“秀才无用文之地”。爷爷一没有退休工资,又没有积蓄,本应安度晚年,却还在帮着儿子养孙子。爷爷教私塾时赚的钱米本来是有很多积余的。可每遇饥荒他总是把平时的积余散发给亲朋戚友了。老大听爷爷说过,碰得一年收成好,学生多,要收入一万多斤学谷。要是把剩余的谷米都换成黄金,晚年就舒服多了。
现在,父亲的工资又低,家里又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他们兄妹几个都是要读书而很少出工。父母亲要养老养小,特别是妈妈睡半夜起五更,已经够辛苦的了。所以,爷爷老了,晚年还要劳动。老大刚在生产队做事的时候,虽然只有四分工一天,但一遇节假日就争取出工。尽管如此,还是只能望爷兴叹。
可爷爷说:“我那时,如果余了钱,那你们现在就没有这样舒服了。你看,你父亲在危难时,也没有找出他半点问题。要是发现我们家有黄金,那还了得。”
“看来,金钱并不能使人快乐。有时,还会带来灾祸。”老大在自言自语。
第二天,老大起得很早。洗了脸后,便跑到堤上去看闹累了的宁静清晨。他举目四望,真是安静极了。清风也好像累了,细细的柳枝也静静地垂着;湖水也好像累了,看不到半点涟漪;唯有东方的旭日,他永远的不累。那闪出一道道霞光的云里,那是太阳升起的地方,那是毛砣美丽的家乡——常沙。
老大站在原地转了一圈,仰望穹庐似的天宇,又看见了头顶上那颗忽闪忽闪的晨星,在空中闪烁。格外灿烂,格外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