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王家发行流通货币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乱世货郎!
老留信找了一个黄道吉日,又请了一个附近出名的媒婆,在行兰的陪伴下去县城提亲。
提亲的结果当然是没有任何悬念,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接下来就是付县长和王家商量,看个黄道吉日给付秀梅和鹰行听举行定亲仪式。
定亲仪式依然按照王家的规矩,在井底村进行,县里的乡绅名流都借着这个机会赶来祝贺。
县长家的千金下嫁到王家,一时间传为佳话。
这个时候,驻在双顶子梁的独立营,经过周密的前期侦查,部署了一次准备充分的剿匪行动,夜间百里奔袭,攻上抱犊崮,重创了刘黑七的土匪老巢,这一仗消灭土匪大部,刘黑七率残部逃跑。
独立营接到新的任务要到济南与张宗昌大部队汇合,行亮告别老父亲随着部队一起开拔。
剿匪告一段落了。
给行听定亲后,行兰在县城的分号也顺利的开了起来,涉及日用品,小百货,以及各个品类的商品批发零售。
还建起了以当地木炭,生丝为主的土特产收购,生意蒸蒸日上。在他的带动下,当地的生丝成品深加工工艺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老百姓的农副产品收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看到自从行兰进县城开分号后,小县城逐渐繁荣起来,脸面政绩出来了,付县长脸上乐开了花。
为了表彰鼓励行兰,结合当时的民国政府鼓励小农经济的政策,给王家制定了一个生意飞跃式前进的配套政策。
就是以政府作背书,王家发行可以作为货币流通的代金券?-王家纸券!
具体的做法如下:
以王家经过县里组织的实地考察评估后总资产:包括土地1200亩,耕牛200余头,山羊800余只,全部生意资产折合大洋一万块。总合计折算两万大洋。
县政府给颁发授信证书,一个授信章,县财政所给颁发一个财政章,和刻着三个不同面值章三个。
王家有一个经过县里备案的自家生意字号的章,一个经过备案的行兰自己的私章。
总共七个货币用章。
关于民国发行的小范围流通货币,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说明如下:
民国小区域流通货币由乡村基层政权或工商业者发行,有的可在当地完粮纳税,如基层政权的地方票;有的可以流通购物,如商号发行的商业票,仅用于市场找零或工商业者之间的业务往来及票据清算,都非完全意义上的货币。这两类不同性质的货币构成了民国乡土币制体系。此类货币现有大量票券实物,这为研究地方货币的性质、分类及民国币制结构等问题提供了充分的证据,也揭示了区域货币与乡村经济、政治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这个商人发行流通货币制度,最起码说明在当时社会制度下,是真实客观存在的。
这样王家就可以按照县里给的编号,发行自家的货币,发行的货币总数,不得超过政府评估总资产两万大洋。
三个面值分别为圆,角,分。规定在本县范围内等同于政府法定货币,可以流通。
换句话说,就是王家用一张白纸,只要盖上相应的章,就是等值于法定货币的钱了,不过临时流通的范围只在一个县。
据说这是当时的民国政府,为了回笼银元和刺激民间经济而出的一种鼓励措施。
有了这个政策的扶持,行兰的生意如虎添翼,下乡收购生丝等弄的产品,再也不用携带揣在兜里走起路来叮叮当当作响的现大洋了。
行兰也是信心倍增,招兵买马,先后在县里开办了印染厂,纺织厂,巢丝厂,以及丝制品加工厂。
自此,以白洋布为主和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有好几个品类再也不用到外面进货了。同时也带动了老百姓种植棉花和养蚕的积极性。
这个时候前面介绍的那个南方客商除了定期来拿生丝,又把王家的白洋布,棉纱也一起上了,要的数量也是逐渐增大。
行兰还有一个大客户是淄博周村的,这个客商进货的主要品种是生丝和木炭,因为丝制品当时除了南方的苏杭,就是北方的周村了。
这个客商要木炭也是因为周村的烧饼全国闻名,而烤制烧饼需要用大量的木炭,
随着行兰生意的扩大,对于农副产品等原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他的生意范围一个县远远满足不了。
相邻的新泰,和北乡县也都成为他的农副产品收购基地,渐渐的,王家货币在这两个县也开始流通起来。
据后来许多老人讲述,王家发行的货币当时确实是在几个县内流通,范围可远远不是这三个县。还包括了现在的沂水县大部,沂南整个县,费县和平邑的一部分。
行兰的生意越做越大,投书留村一个叫方平功的人开始逐渐来和他套近乎,这个人是以前行兰赶集卖货时期的老相识,两个人当时赶集出摊就挨在一起多年。
这一段时间,他就跑到县城瞎转悠,每天晚上都会拿上一瓶酒弄点小菜,等到行兰的铺子关门后就上门找他喝酒,说是叙旧。
一个是因为多年一起赶集的老相识,再就是行兰在县城也是孤单,作为一个结婚没有多久的年轻人,一方面他深爱着自己为之奋斗的生意,另一方面又难免忍受相思之苦。
晚上连个说话解闷的知心人都没有恰巧这个时候方平功出现了。
就这样一来二去的,两个人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加温。由以前的赶集邻居,变成了无话不谈的挚交朋友。。。。。。
这时候行兰不知道的是,就是因为这个方平功,他的生意上将面临着一场惊天巨变!
欲知后事如何,下回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