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事有蹊跷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琼华满庭!
淮州
连日的阴雨下个不停,使得灾情愈发严重。
官府衙门一边不停地组织人抗灾,一边努力抢救地里的庄稼,还得安置流离失所的百姓,真可谓忙得脚不沾地。好些官员染上风寒累得病倒,衙役们也是跟着轮轴转,没日没夜的,难免怨声载道。
“大人,折子都递上去好些日子了,为何京都那边儿还没有消息传来啊?再这么下去,大伙儿都顶不住了啊!”府丞打着伞从外头进来,脚上的鞋子裹满了泥巴,身上的衣服也打湿了大半,看起来十分狼狈。
淮州知府孟大人捂着嘴咳嗽了几声,神情憔悴。“想必是路上耽搁了。让大伙儿再坚持一下,朝廷肯定会派人前来赈灾的。”
“大坝溃堤,洪水泛滥,不知道有多少百姓遭殃......”孟知府是寒门出身,最是清楚百姓疾苦。他为官多年,清正廉洁,体恤百姓,是个难得的好官。
眼下灾情严重,他把家中能动员的人都动员上了,还自个儿掏腰包让孟夫人设置了粥棚,救济那些吃不上饭的难民。
可尽管如此,仍旧是杯水车薪。淮州府的难民一日比一日多,有些人甚至挨不到大夫救治就殒命。
孟知府痛心疾首,却又无可奈何。
府丞则更关心堤坝溃榻一事,生怕受了牵连。毕竟,这堤坝修建的时候,各州府官员也都参与了的。要是真查出问题来,难免会受到波及。
“大人难道不觉得奇怪吗?”府丞思索再三,还是将心里话讲了出来。
孟知府抬起头来看着他,似乎在等着他的下文。
府丞朝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接着说道:“修筑堤坝,下官当时也是在场的。按理说,有工部和户部的各位大人坐镇,不该出现这种问题才是。”
“你是怀疑,有人从中动了手脚?”孟知府皱起眉头。莫非,是建造堤坝时,有人以次充好,才导致了这场无妄之灾?
“下官可没这么说。”府丞赶紧摆着手澄清。“下官听说堤坝坍塌的那天夜里,有人听见一声巨响,还看到了一股黑烟直上云霄......”
孟知府眉心挤成一个川字。“你听何人所说,当真有这事儿?”
“前些日子,下官去医馆抓药,无意间听一个书生说的。”府丞犹豫着开口。“当时,下官还不以为意,如今想来确实有几分蹊跷。”
“那人你可还记得是何长相,年纪几何?”孟知府连忙问道。
府丞仔细回忆着,而后苦笑着摇了摇头。“擦肩而过,并未看清。不过......下官倒是对他袖口上绣的枫叶印象深刻。”
“枫叶?”孟知府挑了挑眉。近几年来,在衣物上绣些文雅的图案相当流行,比如梅兰竹菊之类的,显得风雅。但绣枫叶,倒是头一次听说。
“是,火红的枫叶,十分醒目。”府丞答道。
“你派人打听打听,尽早找到此人。说不定,这里头真有什么问题。”空穴来风,不是没有道理的。兹事体大,朝廷肯定会派人前来细查,他不求立什么升官发财,只求将功补过。
府丞连声应下。
城中,归云楼
书生乔闻与人起了争执。
为了堤坝坍塌一事。
有人说,肯定是有官员以权谋私,贪污了朝廷拨下来的公款,偷工减料,这才导致刚修建好的堤坝溃堤,使得百姓遭殃。
这些人振振有词,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还影射了如今的工部尚书李大人。
身为李大人的忘年交,乔闻当然听不下去了。
“简直一派胡言!”他拍着桌子吼道。“你们张口闭口是有人偷工减料,你们亲眼看见了?”
“若非如此,这新建的堤坝为何短短半年就决堤?”
“就是!定是堤坝修得不够坚固!”
“乔兄这般维护那些官员,莫非是收了他们什么好处?”
“啊,我想起来了!前些日子,我路过乔兄家,瞧见一个操着京都口音的人正四处打听他的住处,一问竟是李侍郎府上的书童!”
“难怪他一直替朝廷官员说话,原来是有这份交情在!”
“与朝中官员交好,日后进京赶考岂不是十拿九稳?”
乔闻被一群人胡乱揣测,气得摔了茶碗。“你们......你们简直不知所谓!”
“那也比某人沽名钓誉的好!”
乔闻气得不行,撸起袖子就要跟他们干架。眼看着要乱起来,掌柜的一板脸,操着算盘就朝着这边扔了过来。那算盘带着一股劲风刮过几个书生的耳边,愣是逼得他们倒退了好几步。
这还不算,算盘绕了一圈,最后竟又回到了掌柜的手里。
刚才还争得面红耳赤的书生们都傻眼了。
掌柜的将算盘往桌子上一拍,不客气地骂道:“有空在这里嚼舌根,怎么不见你们去帮着赈灾?口口声声为民请愿,体恤民间疾苦,结果就会动动嘴皮子。亏得还是读书人!动不动就挥拳头,简直斯文扫地!真给读书人丢脸!”
被掌柜的一通骂,书生们一个个汗颜地低下头去,留下茶钱急匆匆地散了。
唯有乔闻依旧昂着高傲的头颅,不赞同地怼了回去。“书生怎么了,书生就不可以议论国事?我可从未欠你的茶钱!”
“说得这么慷慨,你又为那些难民做过什么?”在他看来,商人唯利是图,还不如他们呢。起码,他们还知道关心国家大事,而他们商贾就知道赚钱。
掌柜的气笑了,一个闪身就来到了他面前。
他指了指地上碎掉的杯子,说道:“是不欠我茶钱,但你砸坏了店里的杯子。你知道这杯子值多少钱吗?这可是当年那位李大人用过的!”
“还有,谁说我为灾民做过贡献?不然,你以为城门口派发的馒头从哪儿来的?”掌柜的虽作男子装扮,但凑近了看就能瞧见她耳垂上的耳洞。
珠圆玉润,跟上好的玉石似的,特别打眼。
乔闻一下子愣住了。
他是真没想到,这位吝啬的掌柜竟也有如此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