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朝会(六)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朕有一位武姓皇后!
“陛下,臣以为吴国公所言有误,臣反对以和亲之策笼络胡蛮!!!”卢禝这一开口,就引起了轩然大波。这范阳卢氏和荣阳郑氏同为世家,在朝堂上向来是同进退,共生死。怎么今日这卢禝一上来就狠狠的捅郑竑一刀。“吴国公之所以谏言和亲,究其原因是因为国库存银不足,无法同时支撑赈灾和战事。故而才谏言以和亲之策安抚胡蛮,待朝廷安定了地方之后,再起大军,剿平胡蛮,彰我国威。而臣以为国库存银皆来源于征税,所以臣有二策进献。这第一策,我大周建国之时,太祖体恤百姓,定税每三十税一。而今我大周建国已百五十年,国大民富。故而臣以为朝廷可适当加税至十五税一。而这第二策,臣以为朝廷可向各地加收税款。即朝廷拟定此次赈灾和战事所需银钱,以此定额加征赋税,新征税款则由各地依照治所大小,按比例摊派税额。所加派的税款明年再由朝廷补上。”殿中诸臣听完卢禝的这番话,比刚刚听完魏玄铭那段话脸色还要难看上三分。卢禝这招实在是刁毒啊!单这第一策,提高税率由三十税一变作十五税一,这十五税一在历代不是没有实行过,可是逢此大灾之年骤然将这赋税提高了一倍,那里是适当加税,这政策要是施行了,天下的百姓还不得把他们的脊梁骨给戳断。官名俱毁啊!而这第二策呢,就更是恶心了,这各家各派之所以能在朝堂上发声,多少离不开地方州县的支持,可你卢禝突然说什么向地方加收税款!这算什么事啊,这国库的亏空怎么就轮到地方来补上了,赈灾和战事所需的银钱,绝非一笔小钱,这么多钱你让各地州县去哪里筹集啊,到最后还不是要加收到百姓头上……还说什么明年补上,那明年再出什么意外。去年加收的税款补不补的上都先不说,要是朝廷依照今年的旧例,再来一次摊派税款。那可怎么办啊!那魏玄铭不过是给大家提了个醒,让大家不要纠结于朝争,而应该专心于国事。可你卢禝却直接拿官名和地方州县的支持来威胁群臣表态。看着沉默的群臣,卢禝料想大计已成。他从陛下刚刚阻止魏玄铭辞官时,就看出来了,陛下和娘娘这回竟然站到了一起去了,反对和亲之事。但这又如何。纵使是陛下和娘娘加起来,也不能轻易的驳斥百官的集体意志。自己刚刚可是把话说的很明白了,如果你们这些官员还想要个好官名,还想稳固来自地方州县的支持,那就给我反对和亲。不然我就把巨额的税款全部加到你们头上去。再说,促成和亲本就是为了维持各地的走私渠道不会因为战事而遭到破坏,只要支持和亲,各家不仅不会亏钱还能继续赚钱,相信他们知道该怎么选择的。而且自己可是站在陛下和娘娘的角度出发,反对和
亲呢。陛下和娘娘也不能因此而责怪自己,不然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百官的反应也确实和卢禝相较不差,只见宜春侯黄敬当即就跳出来,对着卢禝大骂道。“陛下,臣宜春侯黄敬奏请驳斥卢禝,卢禝所言实乃谬论!!!如今逢此大灾之年,朝廷怎可再向百姓加税……”还不待黄敬说完,永平侯谢韫也跟着跳出来指责卢禝。随后越来越多的大臣跳出来弹劾卢禝,话中深意皆是尽是贬低卢禝,抬高吴国公郑竑。-------------------------------------而坐在李缙身旁的武孤菱,朝李缙抛去了一个眼神,用意很明显:“现在的局面,陛下还应付的过来吗?”确实,卢禝只用了寥寥数语,就把魏玄铭所建立的大好局面给破拆的一干二净。卢禝身为吏部尚书,论身份和资历可比魏玄铭高了好几个档次。卢禝站出来反对和亲自然可以取代魏玄铭做为反对和亲的领军人物。而且卢禝也为反对和亲提出了两个看来很实用的解决方法。但要是这两个方法都被群臣给否决了呢?要是卢禝这个领军人物自己承认失败呢?那时候殿中群臣的意志集中在一起,那可就有些棘手了。面对武孤菱的询问,李缙也不甘示弱的回了一个眼神。意思也很明确:“朕自有妙计。皇后不必多虑。”这倒是让武孤菱小小的惊讶了一下,她本以为李缙会忍不住求助一下自己呢,而自己也可以顺手推出早已安排好的暗棋,现在看来这暗棋还需要再等上一等。只听见啪的一声,一柄玉如意就从李缙的手中脱出被狠狠的摔在了地上。陛下动怒了?群臣立马各归原位,停止了对卢禝的指责。见到群臣都安静下来,李缙坐在御座上装作为难道:“诸位爱卿所言,都有各自的道理。诚如卢卿所言,如今国库空虚,无力支撑战事。需要加征赋税。可宜春侯说的也不假,朝廷怎么能在大灾之年再向百姓加收赋税。不过皇后既然说了和亲之策交由朝议定夺,现在看来诸位大臣都反对加税,赞成吴国公所言,那朕也就不再犹豫,依照公议,决定选一贵女外嫁番邦,以示笼络。”但还不待卢禝等人高兴。李缙突然笑起来接着说道:“可是朕和皇后并无子女,却也不知从那里选一宗室女子外嫁番邦。这倒是让朕有些难办了”郑竑听到这里还以为李缙是忘记了宗室之中还有李玉淑这位公主,正打算站出来提醒。可李缙又继续说道,郑竑自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打断圣言。“不过朕看着诸位臣公爱护百姓深感欣慰的同时,也深深的感触到了诸位臣公迫切的想要为国尽心的信念。那就这样吧,从朝廷三品以上官员家中,选一适龄官家女,由朕加授宗爵,外嫁番邦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