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020刘耀宗其人和刘府发家史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乱世女匪传奇!
民国30年,即公元 1941年,旱蝗灾害开始轮番袭击山东。整个山东境内,粮食欠收,灾民增加,生意难做,市场萧条,哀鸿遍地。
距离济南府百里外的介城县城。
因为正是春忙季节,虽然天不佑人,但佃农们还是尽心尽力地忙着挑水浇地插秧补苗,以期用努力的劳动来换得来年的一口救命粮食。萧索的县城街道上人烟稀少。
与萧索的县城街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东的大财主刘耀宗家:朱漆大门洞开,门口彩幅飘飘,门里门外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今天是刘府男主人刘耀宗六十大寿的生日,刘府正在举办声势浩大的生日宴会。
满面春风的寿星公刘耀宗一身暗绛红色的长袍马褂,头顶同色的瓜皮小帽,和夫人朱氏凤英一前一后站立在大门右侧,笑脸相迎前来祝寿的亲朋好友。
虽然刘耀宗已年满六十,由于他长期养尊处优,吃喝不愁,从小又没有遭受过日晒雨淋之苦,在周围看热闹的菜色百姓的陪衬之下,刘耀宗看上去要比同龄男人们年轻很多,身上不但没有风残蚀骨的老年像,反而更像一个五十出头的翩翩中年男人。
夫人朱凤英倒是一副提前进入老年妇女的架势,虽然打扮得花枝招展,可是浓粉重抹也掩盖不了脸上的垂暮之像:皮肤松弛,皱纹,眼袋,连刺鼻的头油也散发着老年人特有的味道。
“少夫老妻”一直是朱凤英的心头大忌,虽然她只比夫君刘耀宗大了三岁,可总有眼瘸的陌生人把他们当成是两代人。据说夫妻两个还因此闹过一个笑话。
几年前,两人携手去邻县县城走娘家。在买水果的时候,水果老板可能为了讨好买主,就随口对太太朱凤英说:
“大娘,您老好福气,年纪轻轻就有这么大的儿子了!”
朱凤英当时脸就变了,水果也不买了,指着水果老板就是一顿痛骂。幸得刘耀宗和周围群众相劝,朱凤英才怒气冲冲地扭头回了婆家:心情不爽,娘家也不去了!
朱凤英这么多年在夫家,一直稳坐头把交椅。有娘家老爹的官位在头顶压着,这么多年,刘耀宗从来没敢在老婆面前扎过翅,一直妇唱夫随的。尽管朱凤英生下五个闺女,刘耀宗也从来没敢老婆面前主动提过纳小的事情。要不是婆家两个哥哥刘耀祖刘耀邦逼迫丈夫刘耀宗过继他们的儿子,觊觎自家的财产,作为刘府女主人的朱凤英咽不下去这口气,虽然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为了维护自家利益,对抗两个大伯哥的欺负,朱凤英主动提出了要为丈夫纳小生子的建议。
刘耀宗在介城县城是个神一般的存在:县城附近凡是能种上庄稼的良田,几乎都是刘家拥有或出租的,在整个介城县城内,凡是想通过种庄稼来谋生的佃农或个体户,几乎没有不仰仗刘府鼻息的。
刘府主人刘耀宗在介城的威望一点儿也不啻于当年的县太爷。刘家不但财大气粗,而且刘耀宗从小饱读诗书,为人谦恭有礼,对下人和佃户们也不像其他地主老财那样刻薄,所以在介城口碑还算上乘。
据刘耀宗自己讲,他们祖上曾是汉高祖刘邦的嫡系分枝。多年以前一直在湘鄂一带迁徙流浪,最后才选择落脚在孔孟之乡的齐鲁大地,立了身,安了家。
其实刘家这段历史是不是真的,无人能够取证。但在介城,但凡年龄上了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知道刘耀宗的老爹刘大锤的发家史绝不是什么皇家子嗣延续,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介城府衙的衙役。
刘大锤在府衙的地位很特殊,他不是一般打杂的衙役,而是一个在县衙大堂上往下传令的“传令役”。
据老一代的知情人讲,过去的县衙大堂,是不能当堂杖责(也就是俗称的:打板子)犯人的。因为大堂是县太爷办公的文雅之地,容不得粗鲁野蛮的杖责行为,那样会有辱县太爷尊崇斯文的身份。所以县衙在大堂外设立了专门邢责犯人的场所。一旦给犯人定下大罪,就让犯人在堂外的邢责厅候着,等候“传令役”报数县太爷定下的挨杖责的数量即可。县太爷和挨了杖责血肉模糊的犯人是不能见面的。
这就为“传令役”刘大锤积累财富创造了极佳的条件。犯人家属为了让亲人少受一点被板子抽打的痛苦,就暗地里偷偷给刘大锤塞“红包”,让他少传几下打板子的数目。由于大堂和行邢厅之间隔着距离,所以就算刘大锤少传一些打板子的次数,也没人能识破里面的猫腻。再加之刘大锤口舌生花,能言善辩,上下通吃,干了那么多年的“传令役”,不但毫发无损,反而积攒了一大笔钱财下来。
虽然有了大把的钱财,但生性节俭吝啬的刘大锤还是改不了省吃俭用的苦出身脾性,甚至拉泡屎也得拉到自家田里去。他不舍挥霍浪费,而是把大笔钱财用在了买田置地方面。
几年功夫,刘大锤不但买下了介城周围方圆几十里地的田地,后期还在济南府内买下了大批商铺店面,出租租赁,套取租金。
等到他年老体衰生病归西的时候,刘家已经成了介城数一数二的大财主,甚至在济南府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刘大锤有三个儿子。早年大儿子刘耀祖和二儿子刘耀邦都抢着霸占了济南府内老爹买下的商铺店面,纷纷进城当了老板。三儿子刘耀宗生性低调,喜欢读书清静,所以就留在介城县城守着租地过野日子了。
刘耀宗骨子里也有老爹刘大锤的恋农意识,多年租地挣下的钱财,继续买地扩张。所以等到两个吃喝嫖赌玩的哥哥在济南府里越混越差的时候,刘耀宗却活成了介城县城最大的财主,甚至和县城官府也私交过密。
刘耀宗唯一不能和两个哥哥抗衡的软肋就是,他膝下没有一儿半子,只有干巴巴五个闺女。这也就成了两个哥哥挤兑他的理由: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刘家的财产是绝不能落进外姓人手里的。
所以如果刘耀宗不能生出自己的儿子,就要在侄儿们中间选一位过继成儿子,继承刘府家业。因为这是祖上留下来的规矩。
所以在刘耀宗的六十大寿到来之际,刘府把这次生日宴办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隆重。刘家夫妇这样做是别有用意的,因为他们决定在宴会上当着所有亲朋好友的面宣布:刘耀宗要纳小了,准备继续给刘家开枝散叶,直到生出儿子为止。所以让那些心怀不轨,暗地里觊觎刘府财产之人,可以彻底死心了。
生日宴开了十几桌,除了刘家的挚朋好友和亲戚往来,更有介城县城里有头有脸的官爷商贾赏光捧场,让本就光彩熠熠的刘府更是锦上添花,蓬荜生辉,一派繁华。
“耀宗老弟和弟媳半辈子举案齐眉,琴瑟和谐,实在是为人表范,人品道德让人佩服!佩服!”
一位和刘家世交的县府张官爷吃的兴起,趁刘耀宗夫妇敬酒的功夫,就站起来为男主人歌功颂德,赢得底下的一片掌声和附和声。
“嫂夫人巾帼胸襟,为了刘府基业着想,主动为丈夫纳小。这份情怀,甭说女人,就是我等大男人,能做到如此的也是少数。不能不令人仰慕!令人仰慕啊!哈哈哈!”
平时和刘耀宗有频繁生意往来的钱庄郭老板也不失时机的恭维讨好刘府的实际当家人——太太朱凤英,并带头提议为刘府的繁华和光明未来鼓掌叫好。引得刘耀宗夫妇也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一时间,生日宴的气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刘耀宗带着老婆敬完一圈酒下来,刚落座在偏房里歇息,朱凤英也累的回了卧房去休息。这时,管家刘闯走过来,附到刘耀宗耳边轻轻说到:
“老爷,大门外来了一个算命的瞎子,给老爷生日宴送了一副对联,说是想讨一杯水酒喝。我想着古人说:穷不撵要饭的乞丐,富不赶算命的阴阳先生。所以我安排他去后院下人那里吃饭了。”
“哦,行,这事你看着安排就行。这些阴阳先生不能得罪,待会吃完饭,再送他几两纹银做回礼吧。”
刘耀宗边说,边伸手接过管家递上的算命先生送的对联,展开看了两眼,立刻皱起眉头来。
只见对联上写着:福泽之地家大业大绵延万代;大贵之家多子多孙乐享千年。横批:双喜临门。
这副对联在外人看来完全是祝福歌颂的大好唱词,但对于刘耀宗来说,他却觉得暗含了讽刺之意:因为自己连儿子都没有,哪来的多子多孙?更何况又何谓“双喜临门”?
所以他当下就脸色一沉,对刘闯嘱咐到:
“这个阴阳先生,吃完饭送走就算了,回礼钱就不要给了。这送的什么劳什子对联,狗屁不通!”
言毕一把把对联扔到了旁边的桌子上。
“老爷您先别生气,算命先生让我捎的话还没说完呢。他送对联的时候还讲:如果老爷您见到这副对联不高兴,他吃完饭会亲自过来给您解释。还说这件事是天机,除了你本人,不能当着别人的面解释这副对联的含义!”
刘耀宗一楞:
“噢,这我倒有点兴趣了!行,你一会忙完把他请过来,我倒想看看这位阴阳先生到底有何等本事,能把这副对联解释出花来。”
刘闯贴了主人的耳朵,又轻声解释到:
“老爷,您可能有所不知,我听一个朋友说,这个算命先生叫郝满堂,他虽然没来过咱们这里,不过在鲁西一带很有名望,算卦很准的。人送外号‘小诸葛’呢。说不定他这次会带给你意外的惊喜呢!”
刘耀宗脸上有了一丝喜色:
“借你吉言!但愿他能带给我惊喜。如果他敢胡来,满嘴跑火车,马上给我送官!”
“好来,我这就去通知郝满堂,让他一会儿过来见您!”
刘闯领了命,高兴地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