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读读www.yydudu.net

字:
关灯 护眼
歪歪读读 >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 第八十四章 第二代

第八十四章 第二代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在这第一座核裂变电站建成之后,李青松让它运行了一段时间,在这过程之中收集到了大量的数据。

并且,李青松时刻在投入着数千人份的脑力,仔细观察着它运行的每一个过程,思考着该如何才能优化,提升它的性能。

于是,几个月时间而已,李青松便思考出了上千条优化细节,并在实验室之中进行了验证。

在这之后,李青松立刻开始了第二座核电站的建造。

在人类世界之中,每一座核电站的建设都需要通过严格的审批和调研,每一座核电站的建设都是大事。

环评,安全性,经济性,区域性影响,整体性布局,等等等等,哪一个因素不需要几十上百个专家团队进行经年累月的调查与研究,生成几万几十万份调查文件,最终才能通过决议?

但在李青松这里,除了建设核电站本身之外,没有其余任何阻碍,也没有其余任何需要顾忌的地方,说建就建,且速度极快。

于是第二座核电站立刻上马。

相比起第一代核电站,这第二代,也是第二座核电站实现了大量的细节优化,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代核电站使用水作为冷却剂和中子慢化剂,通过水将热量带出来,加热另一部分水变成蒸汽推动发电机运转。

但在这一座核电站之中,流程却从三个被缩短成了两个。

李青松不再尝试通过水作为冷却剂将热量带出来,而是直接在堆芯之中,通过铀燃料棒的裂变来将水加热,散热的同时,直接将其烧成蒸汽推动发电机运转。

仅仅一个步骤的省略而已,效率却能直接提升20%以上。

另一个优化提升方面则是材料学进步所带来的材料性能提升。

材料学身为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这些年来,李青松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它的研究。

不管自己麾下有多少克隆体,李青松始终能保证至少有5%左右的克隆体在从事材料学研究。

如今自己的最大意识链接数是510万左右,对应的,材料研究基地之中便有大约25万名克隆体在工作。

各种各样的材料,钢铁,水泥,塑料,耐热的,耐寒的,等等等等,无所不包。

更高性能的材料,让李青松可以进行更大速率的裂变,进行更快速的能量转移,同时提升了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余的一些调整,则分布在整体结构、电力稳定、安全冗余等方面。

林林总总下来,整体来看,第二代核裂变电站相比起第一代,不仅效率提升了30%以上,还更加的智能化,更加安全。

第一代核电站每运行一天时间就要倒亏60万度电,这第二代核电站,每运行一天倒亏的电力则减少到了25万度左右,亏损大大减少。

李青松隐约记得,人类世界的核裂变电站似乎已经发展到了第六代还是第七代来着,相比起来,自己才发展到第二代,后续征途仍旧漫漫。

“不过也没关系,一步一步来就是。”

李青松这样想着,快速将第二座核电站建成,同时再度重复第一代核电站之时的事情,再一次开始了观察与思考,还有实验室验证。

核裂变发电技术在快速稳步进展,李青松的另一部分精力,则拿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上。

这件事情同样极为重要。甚至于可以说,未来自己能不能真正打开星际世界的大门,就看这项技术了。

离子推进技术!

从蓝图克人的飞船与战舰上,李青松确认了自己之前的猜测。

离子推进技术,以及其进阶技术:高速离子推进技术,确确实实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千真万确,错不了。

宇宙航行面临的最大的困难,便是能源和工质。

漫长的宇宙航行之中通常无法从外界获取补给,一切都只能靠飞船自身的储备。

没有足够强大的能源供应,飞船就无法运转。没有足够的工质,飞船就没办法将其喷射出去来推动飞船航行。

能源可以通过核裂变和核聚变来解决,工质的话,飞船能携带的数量有上限。

既然上限无法提升,那就只能想办法提升单位工质所能提供的推力。

而离子推进技术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通过将工质电离,再使用电磁加速的方式,将离子以极高的速度喷出,一丁点工质而已,便能产生等同大量化学燃料的推力。

当然,现阶段,高速离子推进技术李青松暂时是不用想了。

蓝图克文明的那艘母船上固然有高速离子推进器,莫莫兰斯等人也早已经驯服,愿意竭尽全力的为李青松工作,但他们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现阶段李青松的科技实力也实在有限,连逆向都逆向不了。

不过没关系,可以先从基础做起。

先把人类世界已经掌握的那种仅仅只能推动一张纸的初级离子推进器做出来再说。

于是,又一座新的研究基地在洛神星那广袤荒凉的大地之上拔地而起。

离子推进实验室!

离子推进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没说的,李青松直接再造了一座发电厂出来,专门供应离子推进实验所需要的电力。

在这之后,是电磁加速器的研究与制造。

初级的电磁加速器较为简单,比如之前在敌神星上建造的电磁加速装置便是这种技术的应用。

但要将其改为加速离子,技术要求却又不同,难度提升极大。

“离子推进器所使用到的技术,和未来我将要研发的电磁炮,以及进行基础物理学研究的粒子对撞机,底层逻辑都差不多啊。

等我掌握了离子推进器技术,电磁炮和粒子对撞机便也可以进入预研了。”

李青松暗暗想着,满是激情与热血的投入到了研究之中。

在大量克隆体与大量资源、能源的投入之下,渐渐的,电离器研发成功,精密电磁加速线圈技术取得突破,能源稳定模块取得突破……

一系列突破之下,最终,一台庞大无比,总质量超过300吨,长度超过十米的巨型圆柱体推进器出现在了李青松面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