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考核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红楼:我真不是汉贼!
只是语气上的轻微变化,便似引动了天象,暖意熏人的阁楼之中风霜忽降。
摄人的寒意悄然漾开,室内众人噤若寒蝉,唯有魏承恩面色如常,心中对这白衣少年更重视几分:
“万岁爷只有在要用一个人的时候,才会这般训诫告勉,蕴雨露于雷霆,青袍官儿受训之后拔绯的也不少见,这章璟今儿看来是要得官了,倒是个好运道的。”
道正帝前半句尤为疾言厉色,轻飘飘地将他父祖被磋磨终生的原因归结于他们自身才情不堪,与高祖皇帝之语并无半点关系。
哪怕知道道正帝并非真怒,只是有意敲打,让他不可心生怨怼,章璟仍是心头一紧,身上汗意未干,又觉冷风袭背,不由身躯轻颤。
但他细思之下,却又生出几丝喜意:
“道正帝这话虽是无耻,但也否认了高祖皇帝的针对之意,同时肯定了章家的忠心,如此便抹去了章家身上那层若有若无的禁锢!
凭此一语,再有面板为助,科举正途已然敞开!纵使有人刻意刁难,贾家也能插手相助了!”
至于后半句,又暗含授官之意,乃上位者恩威并施的惯用伎俩。
有了科举退路在手,章璟刻下虽没了先前那般迫切,但还是得全力以赴,左右也不费什么工夫。
“说起来,道正帝竟然还找人弄了份考卷,实在是出乎意料...哎,等等,曾姓,七品,还是翰林,这人莫非就是昨日在邸报里翻看到的曾编修?”
“是,陛下。”
角落里的青袍翰林离案而起,双手捧着一银轴白卷,碎步上前,先朝道正帝一拜,得到授意后,转身面向章璟,竟双手递过卷轴,丝毫不因为章璟布衣之身而居高临下。
章璟抬眉望去,方才看清了这翰林的形容。
体格魁梧,方肩阔胸,口宽唇薄,浓眉密须,三角眼中目光炯炯,正笑着打望自己。
大概四十余岁,与二舅年龄仿佛。
“年龄倒是差不多,只是这七品的官阶...”
章璟一念闪过,双手接过白卷,先面朝御案一揖,而后向面前翰林道谢:
“草民领旨,有劳曾翰林。”
曾翰林瞄了眼他手中的白卷,笑容着带着几分尴尬,身为翰林院编修,平日里多是为皇上起草诏书、处理文字,哪做过这等活计。
听说眼前这少年正精于此道,其人虽幼,但达者为师,自己此次怕不是要贻笑大方了。
这时早有两个小黄门抬来一张小案,章璟登时会意,俯身案前,缓缓展开了手中银柄白卷。
纸张质地细腻,洁白柔润,随着卷轴铺陈,淡淡墨香散溢,工整秀丽的馆阁体小字,还有那横七竖八的英文字体便呈现在他的面前。
馆阁体笔画清劲,端正雅致,书法境界比他高出不知凡几,却越发衬得旁边英文丑模丑样的。
这卷上英文通篇花体字母,单个拿出来都是秀丽可观,但连字成词、连词成句后,因为大小、结构、排列等问题,顿显凌乱无章,失于美感。
章璟动作一滞,心中叹道:好家伙,这上来直接上强度啊。
以他书法功底和英语水平,只一眼便从上面的运笔、落笔看出了些端倪:
这英文与其说是写,倒更像是画出来的,单个尚且可观,连起来却不好阅读,大概是从哪份英国国书、照会上直接抄过来的罢。
不过他仍面色如常,推轴开卷。
一来他尚可推敲分辨,并无碍难,二来没必要得罪了这曾翰林去。
曾翰林默立一旁,见章璟一顿,心中便是一紧,后又见他毫无异样,才缓缓舒气,暗忖道:
“莫非我摘选抄录的英夷文字已蔚然可观了?恐怕不然,与那国书之上分明差距甚远,切勿自大才是!若非这章璟滥竽充数,便是他早慧天成,如此我却该承情了啊。”
卷轴完全展开,大概五尺长短,恰好铺满书案,小黄门忙在四角压上镇纸,奉上早已备好的笔墨,然后垂立一旁。
章璟微微颔首,凝神览阅,片刻工夫便弄清了这考卷内容。
首先是整句翻译,既有英译中,也有中译英;次则是单词翻译,但只有中译英,并无英译中。
这说明出题人竟然知道中英语法不同,若中译英,只要能在原句中找到对应单词便算答对;
若英译中,他对照中英国书摘出来的英文单词与中文释义,大概率是对不拢的。
是的,章璟刻下再无疑问,这些考题正是出于英国国书,里面不少句子都是以英国国王口吻对中国皇帝致意,非国书不能为。
除了翻译之外,竟然还有填空题,在一整句之中抠去一二词汇,也不给任何选项,只让他自填,着实有些为难人了。
所幸这考卷上大多是出自一份国书,上下文对照之下尚且能答。
章璟遍览考卷,已是胸有成竹,旋即提笔挥就。
一时之间,室内鸦雀无声,众人都将目光投来,神色各不相同,但都藏着几分好奇。
宝玉被忽视一旁,倒也乐得自在。
他看着身前的璟二哥,面上云淡风轻,唇边噙笑如月,左手负于身后,右手提笔点墨,姿态潇洒从容;
再看着从皇上到黄门,从貂珰到翰林,都将目光汇聚于此,举止间行动无声,呼吸间似有若无,竟生怕打扰了璟二哥一样。
心下十分羡慕,一时恨不能以身相待,但一想起刚刚皇上笑而春至,怒而冬临,便连璟二哥也被吓得战战兢兢、汗如雨下。
顿时打消了这念头,心中悄悄生出些鄙夷来:
“这璟二哥原也是个国贼禄蠹,纵使皇上当面,这言辞也太...谄媚了罢。”
“措辞要不再谄媚些?唔,不妥不妥,这是英国国书,又是英王口吻,若太谄媚了反而失真,万一道正帝见与原版翻译对不上号,反而节外生枝。”
已做完填空题和单词翻译的章璟微一顿笔,思索片刻,拿定了主意,继续翻译起了整句。
拢共不过一钟茶的工夫,五尺长的考卷尽数答完。
章璟停墨搁笔,越案而出,躬身一揖:“回陛下,草民作答完毕。”
斜靠在大红金线龙凤引枕上,正随手翻着一本奏章的道正帝闻言垂目,心下称奇:竟有如此捷才,口中只随意道:“呈上来瞧瞧。”
try{ggauto();} catch(ex){}
魏承恩忙指挥着两个小黄门将横卷小心抬起,顺展在道正帝面前。
道正帝抬眼一扫,便露出几分笑意。
上面汉字都是馆阁体,但章璟的书法明显稚嫩许多,倒不像他言谈举止那般老练;
英夷之文字也都是那种花体,他虽不懂英语,却也看得出来章璟写出来的花体字几乎与国书之上一般无二,不似曾卿只见其形而未得其神。
如此观之,这孩子英语该是不差,只是其人师承尚且存疑,学这英语的动机也是不明。
道正帝眯了眯眼,淡淡道:“曾卿且去批改罢。”
曾翰林只瞧一眼,便知这章璟确有其才。
本以为夷文不过如此,信手拈来即可,直到自己一边观摩国书,一边逐字抄写,才知其中难度,一遍书就,也仅得个三分形。
而这章璟所书夷文形神兼具,于此道胜过自己良多,哪好妄言“批改”二字?
但皇命之下,他也只好硬着头皮领回考卷,伏案翻开国书,一字一句对照起来,看那模样,不是一时之功。
道正帝合拢奏章,随手扔在案上:“照阁票批朱就是。”
魏承恩一眼扫过,奏章论的是九省统制王子腾奉旨巡边,侦知后金、蒙古异动,奏请朝廷调运粮草输边以备袭扰一事。
票拟则为:“宜准,交由兵部、户部督办,南北各省督粮道协办。”
墨笔票拟下还有一行小字:
“英夷远在东南,船不过百,兵仅数千,劳师远征,不过芥藓之疾;后金、蒙古带甲数万,近在腹心,实乃肘腋之患,又因英使入京,夷人懈怠,故宜先北而后南。”
观其字迹正是首辅潘玉庭所书。
他瞧了眼万岁爷阴晴不定的脸色,忙将奏章放在御案右侧叠好,这些都是等“照阁票批朱”之后,要送往大明宫勘合用印的。
司礼监秉笔太监辅佐皇帝批红,掌印太监更在其上,负责最后的勘合用印。
若缺了此印,内阁、诸部皆可不尊。
这本该是皇爷身边的最亲信的太监才能担任的职位,可司礼监掌印太监戴权是太上皇身边的老人,刻下虽侍奉太上皇避居大明宫修道,却仍把持此位不放。
虽说戴权少有不用印的时候,但魏承恩每次想到这节,都恨不得把他剥皮拆骨。
自个辛辛苦苦熬到主子爷成了万岁爷,头上竟然还顶着一个太监,真真叫人恶心!
但,谁让万岁爷最重孝道呢!
魏承恩又瞅了瞅自己的斗牛服,心下一叹,自个也不知何时才能穿上蟒袍啊。
等他收敛思绪,才发现万岁爷仍是面色不愉。
他自知万岁爷是在恼怒那潘玉庭专权傲慢,却因上皇信重,每逢弹劾潘玉庭之奏章皆不用印,因此赶他不走。
魏承恩见状忙在袖袋中踅摸一通,想找个玩意逗乐,却都不好在有外臣的时候拿出来,情急之下目光逡巡,落在了那白衣少年身上,心头一动:
今儿万岁爷可是瞧着他笑了好几次!
“万岁爷,您看...”
他悄声打断了道正帝的沉思,伸手指了指那静立如松的章璟。
“…潘玉庭所言倒也有几分道理,只是那英夷真的懈怠了吗?”
道正帝神色微沉,脑中正心念急转,却被魏承恩打断了思绪。
换做旁人少不得一顿板子,但见了他那张谄媚老脸,虽被气得一笑,却只哼了一声,便顺势将目光落在了那孩子身上,随口道:“章璟。”
“草民在。”
章璟正竖起耳朵,听着道正帝的动静,试图窥得一二机密,闻言便是一个激灵。
看起来被吓得不轻,侍奉御前竟敢分心,年纪不大,胆子倒不小!
道正帝唇角勾了勾,沉声道:“朕却还未问你,国朝最重华夷之防,你的英语又从何习得?”
魏承恩眼尖,瞧得分明,心下得意:“论起伺候皇爷,谁能比咱家贴心?”
来了!
章璟心中悚然,自入此世以来,他就在寻思为自己的英语找个能过明面的出处,但受限于自身年纪,碍于此世华夷之防,一直未能找到一个尽善尽美的方案。
刻下也只能硬着头皮道:
“陛下容禀,同安县外不远处有一天主教堂,其内有一西夷传教士挂单,草民听闻该教堂是朝廷准许建立的,才跟他学了英语。”
道正帝不置可否,漫不经心道:“学了多久啊。”
章璟一五一十地道:“回陛下,三月稍欠,大约有两月二十多天。”
这些都是实话,他确实去了那教堂连续打卡了两个多月,虽说两月稍短,但一来没人知道学习英语的难度,二来还不准自己是个语言天才吗?
道正帝微不可查地点了下头,又看似随意地问道:
“那英人何名,可还在那?”
“回陛下,那西夷传教士并非英人,其名法兰克,乃法兰西人,月前回国去了。”
章璟本是打算直接说成英国人的,但见过了两个舅舅对锦衣卫的忌惮,他便不敢在这个问题上撒谎了。
道正帝听了,似乎有些好奇:“哦?既非英人,如何能教你英语?既呆得好好的,又为何回国啊?”
“回陛下,法兰西与英吉利隔海相望,两国往来频繁,这弗兰克父亲是法兰西人,母亲却是英吉利人,故而他也谙熟英语。”
章璟面上一本正经,实是信口胡言,但心中倒还安稳:
县里也许有人知道法兰克是法兰西人,但不会有人去问他父母情况,这种行为失礼至极,或许只有自己才会做了。
顿了顿,他又道:“月前南边有些消息传来,听闻夷人入寇,乡人义愤填膺,常往教堂聚集,法兰克不堪其扰,于是回家探亲去了。”
虽说有些情状未载明于锦衣卫所呈的传教士底档之上,但,凡有所载,皆无出入。
唯有如此,才可称“诚”。
道正帝心头满意,却是目光幽幽:“英人在国朝之内不过百数,尔学此语又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