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难得平静的淳安建德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大明首辅:从淳安知县开始!
廷议刚结束,严嵩立即六百里加急发廷寄给浙江,下令抄了那个沈一石的家,筹集粮饷供应胡宗宪。
廷寄是下午到的,会议是晚上开的。
被层层加急的廷寄,没有一个人敢懈怠。
高翰文领着兵骑马,匆匆赶到辕门。
他本来正在押送粮米,和河道衙门的人拉扯,突然就收到了急报,带着人急急忙忙赶回了巡抚衙门。
走进大堂的时候,高翰文发现堂内还除了郑泌昌何茂才杨金水,居然还有四个身穿红色锦衣的锦衣卫。
高翰文一怔,一时间不知作何动作。
锦衣卫的威名,大明的官员都有所耳闻。
发生了什么大事,会出动锦衣卫?
郑泌昌连忙出来解释:“高知府,这几位是宫里的钦差,为了一个案子而来,与我们一齐行动。”
高翰文反应过来,向堂上一揖:“为前方筹粮募兵的事情属下已经安排下去了。十几个县包括淳安建德都愿意尽力去办。”
“粮米方面,还算充足,眼下是饷银不足,朝廷要赶紧拨款。”
郑泌昌的语气异常的客气:“正是要商量这件事。廷寄的意思是,胡部堂和戚将军的军需粮草以及兵源补充着令浙江南直隶福建三省供应,以我们浙江为主。”
“还有就是……查抄浙江商人沈一石的全部财产,系数调拨军用。”
高翰文目光一震,连忙问道:“以什么罪名定罪?”
说完,看向杨金水。
杨金水将头低下,避开高翰文的视线。
高翰文又问道:“那为何诸位大人要等我来商量这件事?”
高翰文此刻心里已经警觉起来,他想起之前李青云曾经对他所说,如非必要,万万不可接受查抄沈一石家产的差事。
他之所以激动,全因此话乃是李青云半月前所说。
在那個时候李青云就已经预料到了吗?
那么这个差事,万万不可接下。
面前几人还未回话,高翰文脑子高速运转,绞尽脑汁寻找脱身的方法。
“诸位大人,属下……”
郑泌昌一把握住了高翰文的手,高翰文一时间竟然挣脱不开:“我们议了一下,这件事只能由高知府来办。”
“属下还有重要差事要办,实在是走不开……”
郑泌昌笑眯眯:“正是因为高知府承担着筹粮募兵的差事,抄完沈一石的家高知府正好可以立刻调作军用。”
何茂才这时也说道:“况且高知府还兼任浙江道御史,按朝廷律法,锦衣卫办案由各省御史直接参与,所以,这件事必须由高知府去办。”
高翰文一时间头晕脑胀,只觉得眼前发黑。
此情此景,像极了之前郑泌昌何茂才两人拿芸娘之事威胁他,只是。
高翰文望向堂内后面,空无一人。
他的身旁只有笑眯眯的郑泌昌何茂才,还有冷着脸的杨金水与四名锦衣卫。
若是李青云和海瑞在此……
郑泌昌何茂才杨金水三人分明早就商讨过,眼前境况比当日还甚。
高翰文不由得想起了他的前任。
马宁远也是被这三人推到台前,事情做好了,他们能跟着分润功劳,做不好,那就会……
而据李青云事前提醒,这个差事大概率会出事。
try{ggauto();} catch(ex){}
“高知府,莫要耽搁了,锦衣卫几个钦差还等着呢。”
“……”
—————
“沈一石要死了,高府台怕是也要因为此事吃挂落。”
淳安县县衙内,李青云对着面前的海瑞如此说道。
这杭州知府真是个危险的差事啊,害了一任又一任的官,马宁远尸骨未凉,高翰文又要锒铛入狱。
海瑞感到不解:“如果早有危险,为何不详细告诉高府台,让他躲过这劫。”
李青云摇摇头:“躲不过,只要他还是杭州知府,就躲不过。”
“况且,这对他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海瑞:“沈一石被抓,浙江恐怕真的要翻天了。”
李青云觉得奇怪,好奇问道:“刚峰兄,这从何说起?”
海瑞卖了个关子:“那日沈一石在粮船上与我说了一些东西,事关浙江官场,甚至北京那边。”
李青云哦了一声,并未追问。
“玄卿兄为何不问?”
李青云站起来伸了伸懒腰:“刚峰兄若是觉得我该知道,自然会告诉我,若是不想说,我也不问。”
难道跟你说,其实我知道他对你说了什么吗?
真要是这么说就解释不清了,毕竟李青云没和沈一石照过面。
海瑞闻言一怔,随后也淡然一笑。
这些秘密不宜被太多人知道,毕竟其中牵扯太大。
在海瑞心里,李青云是一个嫉恶如仇,憎恨贪官的人,若是知道这些信息,怕是也要趟这一趟浑水。
“沈一石说了一些账本的消息,事关织造局,巡抚衙门,河道衙门,你要想听,我也背给你听。“
李青云摆摆手:“不用了,刚峰兄,知道太多也没什么用,知道的多,做不到的就更多。”
“做不到,又不甘心,徒然内耗自己,没有这个必要。”
“况且……”李青云打了个哈欠,“现在也腾不出手去做其他事了。”
海瑞深以为然。
新政策的实施比他们想象中要苦难的多。
从吏役的理解,到实行,再到百姓那边的想法,都需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去捋顺。
每一个环节,他们都要亲身去实验,纠错,改正。
以致于整日都在奔波。
他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一件事。
把改稻为桑安安稳稳地做完,把生丝交上去。
然后就是不能让淳安建德生乱。
海瑞脸上带着愁容:“如今淳安囤积些许粮米,我们当真不继续借粮卖田?”
李青云摇头:“我算过账了,现在的桑田产的生丝,足够五十万匹丝绸所需的生丝。”
他又补了一句:“当然,前提是没有人打这批生丝的主意。”
不过李青云也不怕,他把桑田的数额压得刚刚好,产的生丝也刚好够。
将账目做的十分精细。每一亩田,产多少桑叶,养多少蚕,产出每斤生丝都明明白白交给织造局,再提交给谭纶,徐阶。
这就是有政治资源的好处。
有人愿意保你,能让你的东西被人看见。
避免说不清自己到底吃了多少碗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