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1诺赠粮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老夫听说你欲招募一千工匠前往长平馆修筑军营?”
贾诩直到晚间才回到家里,一进门便开口问贾成。慌的屋中几个正忙着制作长幡书写招募文告的新收奴仆见到老家主,赶紧伏地见礼。
贾成挥手示意王不移几个去外院干活,笑笑道:“叔父回来了,我正要向叔父禀告这件事。”
他如今也是六百石官员,家里又增添了不少仆役,不能像以前那样一口一个老头的叫贾诩,传出去不太好听,会被人讥笑不知士族礼仪。
老狐狸有些欣慰,这小子总算开窍了,要不然被侄儿称呼自己老头也头疼,教子无方也是士人容易被诟病的失德行为。虽然这是私下里这样乱叫,但难免隔墙有耳传了出去,会被有心人听到笑话自己。
“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
“叔父,我是从商鞅变法得到灵感的。”
“哦?莫非是莫非是商君立木建信?”
“不错,我是这么想的。”
......
“想法是不错,不用多久百姓定会自觉前往屯田。可建军营不足取,会引起李稚然生疑。”听了侄儿贾成详细说明,贾诩出言指出其中不妥之处。
“那叔父以为该如何说?”
“就宣称你要在长平馆建庄园即可。百姓只要有口吃的,建什么都无所谓,关键是不要引起众将疑虑。”
“叔父果然是老狐狸,思虑缜密。”贾成双手伸出大拇指,给老头点赞。
“你怎么又来了,简直是不可理喻。”
“开个玩笑嘛,叔父莫要生气。”
贾诩:“......”
第二日一早,贾成带着郑喜、王不移几个在门口空地上竖起长幡招募工匠,后面还令人堆起高高的粮堆。
这时陆陆续续有很多北城里闾百姓听到消息赶过来,一会功夫就有许多人围观,还指指点点小声打探长幡上写着什么。
有人见守在粮堆边上士卒并没有凶狠的拿刀枪鞭子驱赶自己,便大着胆子上前询问:“军爷,这上边写着招募工匠,真给发粮食?”
王不移便笑呵呵的走过去,朝贾成坐着的方向一拱手:“我家小郎君,贾功曹讳成,左冯翊贾诩贾文和公之侄,乃新任左冯翊功曹史。如今欲在左冯翊长平馆修建庄园,感念北城百姓贫苦,在此招募一千工匠前往修建。小郎君心善,破例给出日结三斤粟米高酬,凡有相关技能,可于幡下报名。”
“什么?日结三斤粟米?”人群轰的一声喧哗起来。
这条件太优越了,不要说如今西凉军肆虐的当口,就连当初董卓秉政时期,甚至更早的桓灵两朝,要征用工匠也是说征就征,哪会跟你说征用条件或者酬劳。
能给你口夹杂砂石的粗麦饭就不错了,稍有不满皮鞭棍棒当头就来,就是拿刀砍了你也没处说理去。谁会像今日这样还专门立起长幡,用这么优厚的条件招募。
再者说,当初左中郎将皇甫嵩招募北军士卒平定黄巾乱贼也没开出这样的条件,何况只是去修建什么庄园?这里面肯定有猫腻,说不定招过去会面临啥危险的命运。
要知道三斤粟米,如果嘴巴扣一点,肚子紧一紧,还能省出一半口粮养活家里好几口人。这西凉军小郎君有这么好心?不能去,绝对不能报名。
这些年实在是西凉军糟蹋惨了,被大伙交头接耳,互相告诫着不能上当。
条件这么优越,却没有一个上来报名。
贾成也不急,在幡下找了块阴凉地,摆上躺椅,拿卷太学里顺来的书悠闲的看了起来。
足足过了将近一个时辰,太阳已经高高挂起,围观的人群既不散去,也不报名,只是远远的窃窃私语。
这时破虏营火头带着人挑来早食给军吏们食用,小兰也拎着食盒出来,伺候贾成用餐。
贾成倒没有刻意摆出古时名将们那一套“与子同食”的作秀把戏,现在能够让手下这五百人有吃饱已经足够获得这些人的拥戴和忠心了。“与子同食”那套用出来反而适得其反,让这些等级观念深入骨髓的家伙手足无措,不敢吃饭了。
军吏们的饭食并不丰盛,也不美味,但关键是量足。满满当当一大碗黄米饭,加上一块黑黑的酱菜,散发着难以抗拒的香味。顿时让围观的人群狂吞口水,发出一阵阵胃部蠕动的蛙鸣声。
“军爷,小的贯三,北城兴河里石匠,若是报名能不能先领一日口粮?”一个看不出年岁的汉子实在忍不住饭食诱惑,大着胆子上前躬身询问。
一看终于有人报名应募,贾成放下饭碗,过来问道:“你叫贯三?是石匠?”
“回小郎君,小的家里代代都是石匠,阿耶曾征召修筑先帝文陵。”
“哦,看来你也是从洛阳过来的匠户。”
“小的正是去年随大军迁移到长安的。”
“洛阳到此着实不易,家里还有什么人吗?”
“回小郎君,家里还有一个十二岁的儿子,其他人...都在来长安的路上...饿死了。”
“遥遥西上咸阳路,万里苍茫起烟雾。倾身迥逐孤雁飞,乡邻亲戚知何处。短短三百里咸阳路,葬送了多少无辜百姓。你是想领了这三斤粟米给家中孩儿吧?”
“小郎君恕罪,”贯三跪地磕头,“家里没钱买粮,小的父子已经饿了好些日子,小的宁愿以后少吃点,求小郎君发发善心,让小的带些粟米回去给家中孩儿。”
“你这样也不是办法,三斤粟米能让你儿子吃几日?”
贯三惨笑道:“能过一日是一日吧,小的...小的也没有办法。”
“这样吧,你先带两日粟米回去,三日后带着你儿子来此集中,随吾一同前往长平馆。”
贯三一愣:“小郎君,你不怕小的跑了?”
“跑了?”贾成哈哈一笑:“跑了就说明你父子愚蠢,丢了一份足以糊口的工作,而吾破虏营不过丢了六斤粟米,孰轻孰重?”
贯三闻言羞的满脸通红,大声说道:“小郎君如此信得过小的,三日后小的就算腿断了,爬也要爬到这里。”
贾成一把拉起贯三,拍拍他肩头:“去吧,回去和你儿子好好吃一顿,准备准备,三日后吾在此地等你父子。”
贯三点点头,从郑喜手里接过一小袋粟米,抱在怀里大步离去。
见到这一幕,围观人群顿时有了变化,看向贾成的眼中也有了一丝崇敬的味道。
这个时代最重信义,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别看经历了好些年战乱,信义两字还是深入人心。不管是谁,只要身上刻着这个烙印,就会拥有大量追随者。
不要说几百年前的季布、郭解、剧孟,还是此时的董卓、袁术、袁绍、曹操、孙坚等人,都是因为一直拥有信义的名声而聚集了大量拥趸,才能够成为一时俊杰,独霸一方。
再过些年,刘备尽管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假仁假义,但他宣传工作做的好,把自己操作成仁义代言人,照样可以忽悠大批人才效忠自己,鼎足三分。
贾成立幡募匠,一诺赠粮的行为,正是符合了这个时代士人信诺的标准,自然让围观人群内心起了变化,当即便有数十人上来报名应募。
贾成自然一一收下,照数发给两日粟米。
这一日,一共有两百多人报名应募,十几石粮食就这么发了出去。让侯府家奴出身的王不移心疼不已,一直在贾成耳边抱怨主人太大方了,万一有些宵小骗了粮食一去不回,那咱们不就亏了等等。
贾成闻言笑而不语,吩咐他只管发粮。王不移无奈,只好一边发粮,一边恶狠狠的警告报名工匠不要失信,否则破虏营定会上门捉拿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