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初进王宫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胭脂醉:流月伤朱颜!
“王妃说的也是。既然王妃决定了,我也就不多说了。”被秋慕霜称为穆妈妈的中年妇人脸微微一红,退到了一边。
秋慕霜忽然粉面一沉,严厉地说:“月儿,去告诉随行的侍卫人等和侍女仆妇,从此以后,雪小姐就是我的亲生女儿,和春儿是孪生兄妹,名叫怜雪。谁要敢在外面胡说,当心我诛他的满门。”秋慕霜的语气虽然淡淡的,却透露出令人胆寒的威严和冷酷。
月儿听着秋慕霜的吩咐,身子微微一颤。她知道,这位王妃可不是娇养在深宫里的娇娇公主。她虽然是古虢国国王君的爱女,却从小就习文练武,不仅文武全才,而且行事果断,说得出,做得到。梅公之所以让三王子娶她为妻,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她过人的才华。迎娶她做梅家的媳妇既可以去除一个劲敌,又可以增加一位护国贤才。
月儿低着头,慌忙躬身说:“是,奴婢这就去传话。”说完,慌忙转身去向随行的人等传达了秋慕霜的吩咐。
这些人也都是见识过秋慕霜的厉害的,她的话自然无不遵从。
秋慕霜见一切料理完了,这才慢慢站起来,说:“天不早了,启程吧。”几个年长的仆妇和侍女连忙过来扶着。有人连忙拉过一辆朱轮华盖车,侍女挑起锦缎车帘,放下脚凳。秋慕霜上了车。
有一个十六七岁的丫鬟,陪着一个四十多岁的仆妇来到郑氏跟前,说:“这是艾妈妈,和穆妈妈都是三王子的乳母,现在是府里的内管家。”郑氏连忙施礼,“参见艾妈妈,奴初来乍到,以后还请艾妈妈关照。”艾氏和蔼地笑着说:“咱们府里没有那些陈规旧律,没有那么多禁忌。你只管照看好小郡主就是了。我已经让她们为小郡主准备了车辆,你抱着小郡主上车好跟着王妃回京。”
“是。”郑氏连忙答应着,跟着丫鬟上了后面的一辆马车。
一行人离开岔路,向国都行进。
郑氏抱着雪落痕坐在车里,王府的车辆果然不寻常,和自己做的那辆车比起来舒适了很多。雪落痕还在睡着,几天时间从千金小姐,沦落成父母双亡的孤儿,再一跃成为王府的小郡主,郑氏忍不住为怀里的小生命感叹。
没想到三王子的王妃竟然这么年轻,这么美丽。她眼里为什么薄含幽怨呢?一国的公主,出嫁后又是高贵的王妃,有什么事让她不如愿吗?听说三王子不仅年轻俊美,而且才能超群十分受梅公喜爱。能嫁给他,是多少女子梦寐以求的。难道,他并不是王妃的想要的那个人?这位王妃为什么那么怜爱地抱着雪落痕,却不去抱自己的儿子呢?……郑氏心里充满了太多太多的疑惑。
晓行夜宿,走出半个多月的时间。这天近午,终于进了古井国的国都。
郑氏揭开车窗上的青缎窗帘往外面望去。城里街道宽阔,街两边人来人往熙熙嚷嚷十分繁华。穿过几道大街,车子转上了一条更加宽阔齐整的大街。和其他街道的繁华热闹不同,这里并没有过往行人,静悄悄的十分肃穆。郑氏心里猜测这可能是王宫的所在地了。
路边坐北向南出现一带白墙红瓦的宫墙,隐约露出雕梁画檐的宫殿房舍。又走出约有两刻的时间,路边出现了许多手里拿着戟戈,默然肃立的金甲武士。一座宏伟*的宫门矗立在大街的北面,层层台阶通到门前的广场上。过了宫门一直向西又走出约有两刻的时间,来到一座建造华丽,精致的王府。护卫武士两边一分,一行车辆没有进正门,从旁边的侧门进了王府。
穿过几道院落,车子才停了下来。一个十三四岁的小丫鬟挑起了车帘,说:“林嫂,到了,请下车吧。”郑氏抱着梅怜雪下了车。抬头看了看,眼前雕梁画栋,遍植翠竹红梅,看上去果然和寻常的官宦之家不同。“王妃呢?”
“王妃去宫里拜见国君和王后了。嫂子和小郡主,王妃已经交代给艾妈妈安置好了。”因为郑氏是小郡主的乳母,小丫鬟对她十分尊敬。
郑氏抱着梅怜雪跟着丫鬟穿过垂花门,又穿过两道院门,来到一座小小的院落,迎面三间抱厦,两边的厢房有抄手游廊连接着,院子里种着几株梅花。许多丫鬟仆妇正往来搬送东西。小丫鬟笑着说:“林嫂,这就是小郡主的屋子,以后你就在这里照顾小郡主了。”郑氏跟着丫鬟进来屋子,屋子里已经收拾得坐卧起居用具齐全,熏笼里燃着上好的素碳,暖气扑面。几个丫鬟仆妇见她们进来连忙闪到了两边。
“这是咱们小郡主,这是郡主的乳母林嫂子。”小丫鬟向屋里的人说。
十几个人连忙施礼,“参见郡主。”
郑氏有些不知所措,丫鬟笑着说:“这都是艾妈妈安排服侍小郡主的。”
郑氏暗暗咋舌,这么一个三四个月的孩子竟然要安排这么多人服侍,也只有帝王之家才能有这样的气象吧。连忙让她们免礼。
一个年纪大一些的侍女笑着说:“林嫂,我叫竹仙,有什么事尽管吩咐我就是了。”郑氏连忙答应着。早有仆妇准备了衣服和水,先让郑氏沐浴更衣,然后又给梅怜雪擦洗更衣。
收拾好了,又有丫鬟端过来热汤热水,让她们去去寒气。一路颠簸,终于安定下来了,郑氏看着没病没灾的梅怜雪,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可以落地了。这些日子忙于赶路,碍于刚到秋慕霜身边不知道她的脾气,一直没敢询问林珏的情况。现在安定下来了,秋慕霜没有在府里,郑氏犹豫片刻,忐忑不安地问刚才引自己进来的丫鬟,“你叫什么名字?”
小丫鬟一笑,说:“我叫箫儿。”
“哦,箫儿。嗯……我……”到底是人生地生,郑氏还是支支吾吾不好问出口。(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