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读读www.yydudu.net

字:
关灯 护眼
歪歪读读 > 段明是非之红楼梦 > 贾府孩子越来越少的原因

贾府孩子越来越少的原因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段明是非之红楼梦!

贾府最小的孩子就是巧姐,还是个小女孩。贾府人口众多,却一直没有孩子,是因为他们的生存生活方式违背了自然规律,生不出孩子来了。

贾宝玉这一辈都是王字边的,也叫斜玉边,都是如珠如宝一般养大的,所以男孩子都是傻里傻气的,不开窍,还带了许多精致过度的女气。女孩子也一样,“三代才出贵族”,是说到了第三代,富贵成了习惯、规矩,享受成了自然,各方面都要讲究起来。

巧姐因为“太太递了一块糕给他,谁知风地里吃了,就发起热来”,太医诊断之后说,“只是要清清净净的饿两顿就好了”,就是因为一天到晚抱着,锦衣玉食可着劲给,多吃了一块糕就撑住了,我们叫“积食”,饿两顿就好了。

刘姥姥和凤姐也都知道这样的情况,刘姥姥说“以后姑奶奶少疼他些就好了”,凤姐说“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他”,就是所谓的小孩子七分饱八分跑,自然就健健康康了。问题就在于,富贵人家,家里有就很难不给孩子,是看不得孩子过苦日子的。按《黄帝内经》养生,确实是少动,那是因为当时只有五谷,肉食很少,静以养生。巧姐这样食入过多,就必须增加运动量,以使食物消化吸收,使过多热量消散。佛教的修行,即使食物充足也食素,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以静思为主。

小孩这样,大人也一样。小姐们都不劳动,林黛玉就拿个花锄去葬葬花,其他女性也一样,以闲、乐为尚,以不劳动为荣,没有裹脚他们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林黛玉本身有病,经常性不出门。

薛宝钗身体健康,也比较勤快,日常生活描写如下:“宝钗因见天气凉爽,夜复渐长,遂至母亲房中商议,打点些针线来。日间至贾母处、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闲话半时,园中姊妹处也要度时闲话一回,故日间不大得闲,每夜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一天基本上走不到一里路,女工针线也以动手和费眼为主。年纪轻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时候也没什么运动、活动的概念。男人们强身健体的《八段锦》《太极》,一般也不允许柔弱的女性练习,太英武了容易嫁不出去。

就这样弱质的身体状况,像胆囊结石无法排出一样,孩子也是生不出来的,那时候也没有剖腹产。富贵人家的女子,生孩子都是冒着生命危险的,至少是经历了一场大难,不死也是丢了半条命。

王夫人这样管家的人,连接着贾府和王府,在内宅之中“位高权重”,一般生一个继承人就不会再生了。所以贾宝玉应该是在贾珠死亡之后出生的。贾珠的死提醒了贾母和贾政,必须多生几个孩子,王夫人不生,贾母这边就安排了赵姨娘“帮她”生,这就是为什么探春与贾宝玉年纪相当,贾环小于贾宝玉。王夫人那么大年纪生了贾宝玉,这以前贾政也没有其他孩子,充分说明王夫人也是非常厉害和霸道的,说不让纳妾就不许纳妾,说不让生就不让生。王夫人生贾宝玉也是做了许多让步的,这应该也是贾母偏疼贾宝玉的原因之一。

王熙凤是庶女,应该也跟“三春”一样长大的。她生了巧姐之后,仍然不许贾琏纳妾,是因为她还能生并坚持自己生。大多认为王熙凤是流产虚弱而亡,也是因为古时候医术不发达,这样的病症死亡率很高。与秦可卿相反的是,秦可卿是不孕被污蔑而亡,王熙凤是真的怀孕留不住而亡。在预计贾家将败的情况下,王熙凤失权,身心受到打击,孕期如果再发现贾琏出轨之类的事,很可能就会气到流产,连带丧命。王熙凤性格中的明显特征就是要强、逞能。

发展到人上人的程度,这些人都把自己的命看得很贵重,也就很自然地升起了人格尊严,都把自己和自己的感情、付出很当回事。孩子作为继承人也很重要,生孩子就像在拿命做赌,一般大家太太都不会生很多孩子。

在感情和性关系上,人们天生自私。男人要求保证血脉纯正,对处女的要求一以贯之,并不是说处女体验更好,而是保证“肚子里的孩子是他的”。王熙凤诛杀尤二姐的理由也是“谁知道她肚子里的野种是谁的”。女性也一样,为了取得性和感情的唯一权,用尽各种手段。王熙凤杀尤二姐只是一个案例,类似这样的情况数不胜数,包括大婚之前之后驱赶丈夫以前的侍妾姨娘,几乎是惯例。在妻妾相争中,妻动手的可能性是最大的,被肯定的感情和妻子的位置决定了他们不会生出宽容的心态,只要后果不严重,他们就肯定以及一定会下手。

同样的,权位竞争激烈,家主只有一个,庶子们大多又与嫡子们不和,很少有相帮的,留少不留多。王夫人即使允许贾政留下了赵姨娘,也只是多生了一个贾环。女孩没有继承权,都是要向外嫁的。这样一来,妻妾竞争中的去母留子又成为常见现象。许多皇子身世不清,因为“皇后”需要孩子,孩子的出身也需要母家更高贵,谁生的不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探春、贾珠都要给王夫人叫母亲,因为他们被认为是赵姨娘代替王夫人生的,帮王夫人生的。

众人以为的多子多福和富贵人家必定妻妾和睦、子孙满堂是错误的,《红楼梦》展现的就是真实的富贵人家的生活情况,夫人和妻子的重要性,都使得一夫一妻成为需求,而孩子也因为这种需求是渐渐趋向于“少”的。越少越宝贵,越少越是“宝玉、宝贝”。

###

历史上第一个亲子疑案就是秦始皇嬴政的身世,各种猜测。

首先我们要知道,和平与战乱时期社会是不同状态。和平时候才讲礼法,用于约束自己并约束他人,战乱时期就是胜者为王,无论男女,掌握了实权,立于高处,就会生出许多是非来。因为朝不保夕,往往生命都是危在旦夕的,并不像和平时期的婚丧嫁娶一样有许多要求。曹操破城之后,敌军投降,是连对方将领的妻妾女儿都一起抢来的。不能以后边明清的社会状况去推测战国的情况,是不一样的社会形态,那时候孔子还没有被宣传为圣人,只是百家争鸣里面的一个。那时候的女性,也都是学不少本事的,不像后来都关在后院不准出门。

秦国在春秋时期就是一个边陲小国,养马护驾有功被封诸侯。冷兵器时代,战马就像打猎有猎狗一样,是强势兵力,所以他们被封实际上还是因为兵强马壮,护驾只是赶到了事上。

从商鞅变法到张仪合纵、远交近攻,秦国的统一路线是几百年36代,一以贯之的,这并不是秦国国君一家在努力。我们要知道,古人是以族为姓,族发展的大了就是国,也就是秦国出去的人都是一个或者几个姓,很可能被外派的秦人质子很多都姓瀛,但实际上他们都只是秦人,而不一定是国君后代。

商鞅提出的就是中央集权,把权力和能人贤士、物质都集中在一处,不分散,也不用血缘进行分封,这就是其他国家都不用商鞅的原因,打击了贵族利益。这从嬴政继位之后,李斯改革,招用贤能人士,废除贵族封土制就更加清晰了——他们内部一直就没有使用分封制和贵族统治。这以后的王朝,只要开头封王,后边不出三代就要废王,即使封土也不再裂疆,只给石碌不给兵权。唐朝的改革就致力于废除所有贵族的私兵,明朝的王室都只是养着,无兵就不可能造反。

这样一来的话,吕不韦是被秦国派出去的,到处看看,甚至也像张仪他们一样,行的是纵横之策。以经商的名义,就不会到处被追杀了。后边吕不韦出任相国,文武都有成绩,除了说明他很能干以外,也是说他手下有一大批为他效忠和所用之人。

异人是被派到赵国的人质,实际上也是秦国远交近攻策略的一部分。怎么知道咱们关系好呢?怎么保证我们不打你们呢?把我们国君的儿子放你们那里一个,如果我们打你们,你们就杀了他。实际上来说,战国时期经常交换质子,秦国国君也不可能生那么多儿子,这异人应该也是秦国人,很可能是秦国国君的亲戚或者当时认的义子,像南安王妃认贾探春一样。但是已经在“国际”上承认的父子关系,不可能说异人回去之后就不认了,异人就拥有了继承权。

这里面提到赵姬,史记说的是“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异人离开之后,嬴政母子被皇室追杀,赵姬的家人把他们藏了起来,竟然真活到了异人继位来接他们。豪是豪门大户的意思,赵是国姓,两国开战是国仇,能躲过王室追杀,赵姬很可能是郡主,如果是王室女的话,就说是“国君宗族女”。大概就是吕不韦转到赵国,谈合作,异人一直无妻,就说:“我们国的王子在这里做人质,国君说给他说个媳妇,你们放心,过几年肯定是要接回去的,不会一直在这边坐牢。”赵豪家想了想就说:“我家有女儿正欲嫁,把她嫁给异人吧,正好去了秦国也承蒙你照顾,咱们结了亲也好合作交流。”一拍即合,赵姬就嫁过去了。女孩子嫁人都是十四五岁,再是有本事,学了不少东西,家人教导的不错,像薛宝钗一样,但心理都还没有长开,见到外人特别是男人还都害羞得不行。除非是从小养的歌舞伎,不然怎么也不至于跟吕不韦发生什么关系。以吕不韦的年纪,他也不至于专门去相看赵姬,哪怕真去看了,十几岁的小女孩都不好看,没有女性魅力,也不至于怀孕了被送给异人。如果真是歌舞伎,在赵国没有“豪家女”的根基,不可能在丈夫逃跑之后躲过赵国国君的追杀的——孤儿寡母,饿都能饿死。

从初始到结尾,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女性的分层比男性更为严重。尊贵的层级甚至压在政权之上,贫弱的层级则直接是最下层的生育工具。当然,极端都是走向灭亡的,贾府子孙衰败与走向灭亡是一致的。贾府的丫鬟们都不愿意出去嫁人,除了潘又安那样的无能之外,大多穷苦人家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刘姥姥那样的人家还算是中富农,可以想想贫苦人家如何度日。

赵姬家人跟吕不韦谈合作,送他美女的可能性也很大。那时候的姬都是有身份的女子,“蔡文姬”类似现在“蔡文女士”的意思。被送的女子大多都是女奴,卖身契在主家手里,说送就送了。赵姬如果是送给吕不韦的女子,就不会说她是“赵豪家女”,而是说“赵家奴”。当时没有对女奴负责任的说法,吕不韦走了之后,这女奴如果怀孕的话,就会作为赵姬的陪嫁一起带到异人那里,以便于异人以后回秦国,把他们再转送给吕不韦。赵姬他们逃亡的时候,两国正准备交战,有没有把吕不韦的孩子推出去做挡箭牌就很难说了,因为赵家是分得清谁是自家孩子的,赵姬只要活着,她的儿子就活着。吕不韦不可能在赵国的地盘上做出换子的事来,男人被允许到处风流,这些女奴他们连脸都记不住,对这没见过面甚至不知道存在的孩子,是毫不在意的。一直提到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很可能是说在救嬴政的过程中,吕不韦失去了一个儿子。

在秦国的政治中心,能够带着孩子生存下去并培养成人,赵姬也需要智慧。秦国太子、国君接连亡故,有的在台上就几个月、几天,很大的可能是做不好,前线要求换人。不一定是真的死了,不至于如此集中地死亡。像多姑娘那样换个名字活着,是非常有可能的。

异人的家人不一定有人存活,即使存活,对他们这样的外来血脉,也不一定愿意鼎力相助。至于赵姬的绯闻,越是战乱的年代和纷乱的中心,越没有道德观念。赵姬二十多岁,多次谈恋爱是可能的,甚至是被纵容的,要么用来攻击嬴政,要么等着嬴政来收拾摊子——有什么比处理了自己不讲礼法的母亲,更能树立自己讲礼法的形象呢?只是这里面有没有被利用做了局或者主动策划圈套,就很难说了。集两国之智慧,赵姬和她背后的实力也不容小视。嬴政如果看不开的话,眼界太小,是不可能年纪轻轻继位的。他掌权之后迅速把赵姬关了起来,应该是做给秦王室看的——秦国的权力不能长期掌握在赵人手里。当时六国互送质子,互相结亲,嬴政应该多于两国血脉,这也为秦国不计前嫌、招贤纳士奠定了基础。

当时秦国靠西边,赵国靠北边,赵国已经出了函谷关了,不属于中原地带,hd一带多被认为民风彪悍,属荒蛮之地。秦国一直在向中原进军,关了赵姬也是说,秦不会施行赵国的风俗,而是以周的礼仪治国,打消“民”之疑虑。那时候的礼也不是现在的礼仪、礼貌,而是包括人伦、道德、律法等在内的社会制度。

嬴政肯定是异人和赵姬的儿子,但是在嬴政回秦国之后,能够顺利长大并接管政权,说明赵姬和她带去的人是把握了实权的,至少宫廷内外都能适当控制住。在那种统一六国的关键时刻,容不下的是愚蠢,也不是以血缘定位份的。一直认为的嬴政此人英明神武之类的,即使有夸大的成分,但其年纪轻轻能够在复杂的政治形势中存活下来并完成秦统一大业的收尾工作,实力确实了得。秦二代胡亥,就不是嬴政的儿子。古时动物较少,亥指的野猪,很可能是熊。古人以动物代之猛将,胡亥是军中大将的意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